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完成换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任名誉会长,原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连任会长。
5月13日,为期两天的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房协”)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审议通过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及《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改革与发展规划(2014-2017年)》。通过选举,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完成换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任名誉会长,原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连任会长。
会上,中房协与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对上海三湘集团等80家房地产信用企业正式颁发牌匾和证书。
刘志峰在会上表示,第七届理事会的任期是房地产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当前房地产业正在进入增速换挡期、供应调整期、政策完善期、品质提升期,未来中房协将继续通过开展“广厦奖”评选活动、推进房企信用评价、推广采购平台等方式切实履行好协会职责,努力为会员单位、行业、政府做好服务,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全力服务会员单位
中房协第六届理事会在任期内积极搭建经验交流平台,向企业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在促进行业调结构、转方式、稳市场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得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会领导肯定。
刘志峰表示,协会的首要工作是服务会员。其中,根据河南建业董事长胡葆森、四川蓝光集团董事长杨铿提出的开展集中采购的建议,中房协联合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专门成立了中国房地产采购平台,使建议转化为有效服务。平台的建立有效起到了信息沟通、产品比较、进行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展示的作用,为房地产企业提高产品品质、降低成本创造了条件。目前,平台注册用户达到9262家,仅今年一季度,注册用户就增加了1231家,协会还抓住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大力发展的机遇,与阿里巴巴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准备在采购平台开展在线招标活动。
四年间,中房协先后共召开了16次总工联席会,围绕绿色建筑设计和成套技术等课题,向会员单位提供技术服务,通过“送技术”到龙湖、佳兆业等20多家企业进行“一对一”服务。面对近年来房地产业出现的复杂局面,2011年2月到4月,协会在广东、上海、浙江房协的协助下,分别召开三次企业座谈会,了解会员单位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碧桂园集团、上海地产集团、中凯集团、杭州滨江集团先后就调整市场结构、拓宽融资渠道、完善城市综合体配套、加强成本管理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此外,协会为适应金融创新的需要,与研究会联合设立了中房基金,目前组织筹备工作基本做完,即将开业。
同时,协会利用广厦奖等各种活动平台组织推广了一批先进经验:长沙远大住工大力发展住宅产业化,实现了成品住宅由国内使用到对外出口的突破,得到了湖南省人民政府的肯定;浙江宝业集团成立研究院,加大住宅产业化技术集成推广,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认可;协会组织技术力量支持的雅世合金公寓SI住宅体系,有效克服了建筑寿命短、耗能大、质量通病难以根治等问题。协会还在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支持下,选在绿地集团、亿达集团、新城地产、宝业集团开展了“百年住宅”试点项目。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四年中,协会两次参加国务院召开的形势座谈会,向中办信息综合室报送了《关于促进“十二五”时期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建议》、《抓住调控时间窗口建立房地产市场中长期制度》、《关于完善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思考》,并由中办秘书局摘发给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参阅。2010年到2011年,协会还分别向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上报了《“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住房发展目标研究报告》和《中国城镇住房与房地产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建议》。
刘志峰指出,当前我国经济高增长的模式发生了变化,经济发展已经从追求“量”的增长转到“质”的提升,各种经济要素都在调整,供求关系也在发生变化,改革任务加深加重,这些都将考验协会下一步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当前,发展绿色低碳技术,是我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技术进步的重要突破口。刘志峰强调:“会员单位要顺势而为,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为基本方向;以建设长寿命、好性能、绿色低碳的好房子为目标任务,大力推进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注重开发建设的综合成本;要加快推进绿色低碳等新技术的应用,推进住宅产业化,开发绿色建筑,促进产品创新,提高住宅质量;要通过与上下游产业链的合作,打造绿色供应链和产业链。”
随着日前商务诚信被列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并上报国务院,刘志峰还要求第七届理事会要力争用2-3年时间将信用评价工作在全国铺开,要与平安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加快对信用评价结果的应用和支撑,让信用级别高的会员单位在信贷融资、市场准入等方面获得政策支持,同时建立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平台,推动与政府、金融部门的信息共享,促进企业的诚信建设,提升行业的社会形象。
■本报记者 童亦弟 杨亚茹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