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专访:贺龙——无限的设计与有限的作为
2018/6/7 16:01:14    来源:中国建筑装饰网

  贺龙,天津大学博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会员,寒地建筑学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优秀青年勘察设计师。现担任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师,同时兼任内蒙古工大建筑设计院方案所所长。

1、如何看待您教师和设计师的双重身份?

答:双重身份意味着双重能力和双倍工作量,同时必须具备博士学位和一级注册建筑师等专业资质,一开始我压力很大。但认识到这些是从业的基本要求后,压力感就弱化了。后来我发现,作为身在象牙塔的教师,培养的是比较清高的气质和研究性思维,会洗掉一些世俗的工作状态;而工程师的工作又特别落地,让理论知识不再是空中楼阁。这两重身份相辅相成,现在的我很享受在两者之间轻松切换的乐趣。




宏泰小学


2、您的主要社会实践均依托工大设计院的平台,应该与张鹏举老师有很多的配合和合作,他对您的设计观有哪些影响?

答:张老师的价值观对我的价值观影响很大,或者可以说两者是一脉相承的。之前,作为建筑师的我是全面学习、野蛮成长的状态,2009年回到内蒙古以后,在张老师的影响下,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并不断内化。其实很多好的设计,并非要说出很多故事,只是简单地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掉了。比如在“盛乐遗址公园游客中心”项目的设计中,我们意识到主体建筑之前是博物馆,在设计上应控制欲望,不需要用多技能让建筑充满表现力而变得喧宾夺主。经过前期考虑,外部环境的设计是特别收敛的,通过最终效果可以看到,整个博物馆的轴线,虽然有游客中心的置入,但完全没有受到任何的破坏。问题解决后,建筑内的整个空间反倒是依托新旧建筑的关系,让空间体验变得特别丰富。跟随张老师这么多年,我渐渐明白作为建筑师,更需要训练的是可张可弛的控制感,何时需要展现设计能力,何时需要收敛、理性的设计,这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




九龙湾游客中心


3、作为设计师,您主要的关注是哪些方面?

答:受到张老师的影响,我关注的大方向主要是地域建筑。从张老师的思想延伸下来,我自己也在思考一些事情,但目前还没有很清晰;我所思考的不是经典的或固定的地域,而是动态的地域,从学术的角度,可以理解为新地域主义或批判的地域主义。具体而言,包含两方面:

一方面,地域受亘古不变的因素影响:自然气候。现在的绿色建筑,会利用很多高科技手段来应对气候。但我关注的是,是否可以通过建筑本身的基本形态来适应当地气候。

另一方面,也是我更关注的,是动态的地域。现在的社会是多元的、快速发展的,而内蒙古又是相对落后和整体欠发达的地区。面对这样的外部环境,我们的地域建筑是要按照现代化、高科技或全球化等方式来做呢?还是追随传统的方式来做?我觉得应该都不是。这就要充分思考建造环境与建造方式之间的伦理关系,这是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基础。2014年的“九龙湾游客中心”项目,在设计中最大的制约因素是山里交通不便,很多建造方式都不合适且代价很高。后来借助当地主要的建造材料和使用方式,利用山沟里面和河床上的石头做主要材料,过程中也做了很大的修改,其中最大的修改是我们发现不光是材料存在问题,施工工艺也存在问题。由于当时施工的工人是当地的农民,他们没有特别熟练的建造技艺,所以完成的墙面精度不是很高,因此设计只能在这样的条件下,寻找在粗糙的工艺方式上表达建筑性格的方法,最后也是因为尊重了材料和工艺这两点,建造完成后发现建筑传达出来的性格和品相正是基于这样的选择,而不是基于空间上的设计和手段。

绿罐子

4、您刚提到气候对建筑形态的影响,您下一步有什么具体的打算吗?

答:目前我正在申请课题和逐步做实验,用计算机模拟当地气候数值和建筑基本形态的关系,观察产生的状态。在此基础上,了解怎样的基本形态适应怎样的功能,最后我们会得到类似于研究当地地域空间原型的状态。印度著名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他就是针对印度炎热的天气做了很多空间原型类的事情,当然这是最终的理想状态,我也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5、您平时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哪里?

其实我个人不太喜欢用灵感、风格或创意等类似的词语,我认为这是一种更偏艺术化或比较主观的创作过程。

我所理解的创作过程更多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首先,做设计最大的出发点在于发现问题,说起来容易,其实需要大量的训练,要培养发现问题的敏感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其次,是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问题,至少是用我比较喜欢的方式。前段时间有个没有落地的“宏泰小学”项目,这个设计面对的问题是学校容积率要做到大概1.2,而传统的学校一般是0.4到0.6的容积率,所以,高容积率的学校面对的是空间、环境和品质在哪里体现的问题。最后我们采用的策略,从模型可以看到,是把所有的房子集中化,相当于学校的教室、寝室、餐厅、图书馆和体育馆等所有功能整合到一栋楼,一所学校就是一栋楼,解放大面积空地,将外部环境留出,在容积率1.2的状态下,校园的外部空间还是比较好的。紧接着出现第二个问题,如果所有功能集中在一个楼里,传统意义上功能严谨的动静分区概念,就需要重新论证研究,最终我们认为:学校并不是所有的功能都需要那么严谨的区分。在把最基本的功能区分解决以后,我们将很多公共活动的功能混合在一起,希望这些公共空间像菜市场一样,更市井一些,增加空间的活力。为了在高容积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外部空间做好,我们甚至将教室抬到二层以上,考虑到孩子们到屋顶比到地面更容易,在屋顶上设计了大的环形跑道。最后发现,其实所有项目的创作,都在于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这可能代表了我平时的创作过程。





盛乐遗址公园游客中心

6、您在最近的设计实践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答:可以理解为困惑吧,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建筑师的话语权和建筑师的责任主体是否对等的问题。市场在推建筑师责任制,但是这与建筑师的话语权不对等,有话语权的人没有责任制,那他说的话是否负责,这是很有意思的问题。建筑师只有责任却没有话语权,当然这不是在争取话语权,而是应该让话语权和责任制相互平衡,这样整个行业才能相对平稳和健康地发展。

7、您最满意的作品是哪一个?

答:很多我满意的作品都是没有实施的项目,由于没有太多现实条件的干扰,创作相对自由。比如“红色革命纪念馆”项目,完全是空间塑造,建筑外观是很纯净的状态,里面却是如蒙太奇电影手法一般的空间序列,建筑和空间组织的特别好玩儿;那段时间我比较关心建构,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会着重考虑在一个方盒子里,如何既让空间的序列组织完美,又使空间的分割具有极高的建构性。我玩儿的很高兴,但是没有结果。

8、可以和我们谈谈您是如何看待建筑行业前景的吗?

答:总体上我持乐观态度,虽然现在建筑行业存在各种问题,但主要是因为没有很深的底蕴所必然产生的状态;因此我们首先要肯定成就,在没有先例可循的前提下,这么短的时间内能达到现在的水平,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出现问题是必然的,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很好的势头是大家都开始恢复冷静,那么所有问题都会随之解决。其实我特别庆幸生活在这样一个“畸形”的时代,感觉比身处完全健康的市场要更有意义。

9、您如何看待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

答:前几年,建筑师们追求的是匠人精神。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其实建筑设计是整个社会或工程的一个环节。大家常说建筑师是城市的主宰,但现实中会有政府、策划和开发商等的共同参与。

有责任感是对的,但首先要认识到我们的个人局限性,再来谈责任感才会比较恰当,我认为责任感是理性的或相对有限的。我前几年跟踪了一个事情,呼市驰誉的绿罐子是比较经典的城市记忆,当听到基于某种原因要拆除时,我和张老师还给市长写信呼吁将其保留下来,再进行改造,我觉得这是社会责任感。但是由于经济规划、政府的决策或更宏大的考虑,没有实现。还好一位艺术家筹集了很多资金将绿罐子收走,通过各种努力,我们跟着艺术家开始策划寻找迁移地址,再把它重新组装起来。目前这个项目正在进行解构重组,有可能要做成一个文化艺术园区。在这里可以看到建筑师的责任感在现实中只是很小的一个环节,当然在过程中你可以去做一些努力。所以责任感和匠人精神既要兼顾,又要平衡。

10、您最近有什么规划吗?

答:我以前会做比较长期的规划,现在完全没有了,因为事态不会按照我的规划进行。现在我的规划最多只涉及到一周以内的事情。

11、可以和我们聊一聊您的兴趣爱好吗?

答:我平时喜欢看一些专业之外的经典书目,或者观看电影和相声等。面对现在网络上的海量信息,我其实莫名有点排斥,好像一天不看新闻,跟人聊天就没有共同话题了。看经典,可以带着当时的时代气息,回看重温的过程特别有意思。当然,我和大家一样,闲暇的时间基本都被手机吞噬,也会玩一些游戏,证明我还是个年轻人。回家以后我会和我的姑娘抢手机玩儿,因为陪她的时间不多,她觉得对她来说爸爸就是有手机可以给她玩儿的人;对我来说,我的兴趣是和她抢手机。


此稿件来源企业或互联网。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或修改。

关键词: 专访 贺龙 设计 作为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