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国考察了很多地方,但最终还是选择将我们的项目落户在青岛自贸片区,不仅是因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在青岛,更是因为自贸片区内的中德生态园多年来对我们给予了极大的耐心和帮助。”6月17日,在2021青岛自贸片区开放合作项目落地大会上,作为外资代表发言的德国品沃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埃格伯特·佩特里克说出了他眼里的青岛自贸片区,这位德国企业家期望他的公司能够以青岛自贸片区为基础,扩大在中国的市场,并尽快启动其新型设备制造项目。
德国企业家的感受是当前青岛自贸片区全力打造青岛对外开放示范区、改革创新排头兵的一个真实写照。
自获批以来,青岛自贸片区充分释放自贸试验区战略红利,重点发展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五大主导产业,积极推进动能变革,以产业优势实现项目和企业加速集聚,呈现出更高水平开放、更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
一个项目,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构成一个新的增长极。
活动当天,总投资503亿元的48个重点产业项目集中签约,项目涵盖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五大主导产业。其中,外资项目10个,预计年内可实现到账外资1.03亿美元,年内创造外贸进出口可达408亿元。吸引包括国家电网、中国平安保险、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中远海运等8家世界500强企业和山东东明石化集团等4家中国500强企业投资,签约500强项目共计14个。
现代海洋产业是青岛自贸片区的重要竞争优势,此次大会签约项目凸显海洋“元素”,片区“海洋家底”进一步充实:48个签约项目中,海洋及相关产业项目34个,总投资约427亿元,涉海投资占比超过7成;其中,涉海贸易项目12个、涉海服务业项目12个、涉海金融项目8个、涉海制造业项目2个,夯实了片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青岛自贸片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纪晓龙表示,这是青岛自贸片区海洋经济工作的一个缩影,签约项目双方均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合作方向,这对于片区扩大开放合作和现代海洋总体实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比如,此次大会签约的世纪博康海洋生物科技总部项目,总投资1亿元,将整合投资方原料生产、治疗肾病创新海洋药物等7家公司建设集团总部,建设海洋活性物质检测实验室,开展海洋活性物质保健食品和营养食品等三方检测认证等业务,已获得100多项国内外发明专利。投产后预计年产值1亿元,贡献税收1000万元。
外资项目也是一大亮点。此次签约涉及10个外资项目,预计年内可实现到账外资1.03亿美元,年内创造外贸进出口可达408亿元。
青岛自贸片区东面日韩、背靠沿黄流域的广大腹地,是“一带一路”重要的战略节点,双向桥头堡作用突出,是国家赋予青岛最高等级的开放平台,在航运物流、国际贸易、现代金融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发优势。特别是青岛口岸优势决定了青岛在国家大宗商品贸易中的重要地位,是全国重要的大宗商品交易和集散地。
据统计,2020年青岛自贸片区进口原油占到全国18.2%,纸浆占全国18%,进口天然及合成塑胶包括乳胶占到全国55%,进口棉花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二以上,青岛口岸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橡胶交易口岸和全国最大的棉花进口口岸。
作为山东省乃至中国重要的大宗商品进口集散基地,青岛自贸片区再次发力,将这一口岸优势再度放大。此次大会上,联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依托联合会优势资源,共同建设中国大宗商品航运物流与采购基地。
此外,国际海员中心、国际船供中心、关港通口岸综合服务平台、数字商协会平台和青岛自贸会客厅等平台当天集中揭牌,充分彰显了青岛自贸片区基因里的“开放、平台”思维。
正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所说,本次大会集中揭牌六大平台将为青岛加快打造大宗商品生态圈、进一步扩大全国市场的占有率,注入强劲动力,用好自贸政策释放政策活力,青岛片区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依托全面开放的更高平台,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等五大高端产业在青岛自贸片区唱起主角,新旧动能转换动力强劲,企业主体数量迅速膨胀,各项经济指标大幅上扬。
数据显示,2020年,青岛自贸片区新增市场主体17462个,是成立前该区域总数的202%。今年1—4月份,片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7亿元,同比增长23.7%;实际利用外资4.55亿美元,同比增长700%;完成外贸进出口556.4亿元,同比增长51.2%,增速高于全市21.1个百分点、全省14个百分点、全国22.7个百分点;跨境电商进出口42.57亿元,同比增长588%,约占全市90%。
开放引来的项目麇集固然可喜,而青岛自贸区更看重的是制度创新——以开放倒逼改革,才是青岛片区谋求优势的根本。
以改革创新激活生产力,成立近两年时间,青岛自贸片区涌现出许多因制度创新而激活生产力的案例。
青岛自贸片区首创的“货物储运状态分类监管”模式破解仓储业态难题,成为山东省唯一通过国务院联席会议的创新案例。据悉,该举措允许非保税货物进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存储,并可与保税货物集拼、分拨的制度,使得货物在库内可自由转换监管状态,在区港之间自由流转。
作为第一批分类监管试点企业,青岛万嘉集运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获益良多。“不仅显著提升了货主企业经营的灵活性,每年节省约20万元物流成本,同时对于我们仓储企业来说,仓库库容率提升30%,大大增强了我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该公司总经理王晖说。
聚焦港口、贸易、海洋、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等优势领域,青岛自贸片区大力开展首创性、差异性、集成性改革探索。截至目前,青岛自贸片区承接106项试点任务实施率超过九成,总结形成92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保税原油混兑调和业务新模式、海铁联运货物“全程联运提单”模式等13个首创型创新案例,入选山东自贸试验区首批“最佳实践案例”供全省借鉴推广,生物样本进口“清单式”监管创新模式等3个首创型案例报送商务部参选第四批全国“最佳实践案例”,“企业集团加工贸易保税监管模式”报送商务部参选第七批全国复制推广改革试点经验。制度创新取得积极成效,改革活力全面迸发,为片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副书记、青岛自贸片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主任赵士玉说,青岛自贸片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慢不得、坐不住、等不起”的紧迫感,大力实施“项目落地·攻坚突破年”行动,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青岛自贸片区将以更大格局、更大担当、更大作为推动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转变,勇当对外开放“排头兵”,为青岛乃至全省实现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此稿件来源企业或互联网。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或修改。